新闻中心

秋冬季如何预防疾病发生,中医治未病有妙招

发布时间: 2024-12-03

立冬一过,气温下降。

阳气由“收”变为“敛”,

由“降”变为“藏”,

人应天地气机变化,

机体的阳气

也渐渐敛藏于肾水之中,

那么我们的养生保健要点有哪些呢?



1、早卧晚起,闭藏阳气

  由于冬天的白天慢慢短了,夜晚就长了,那么我们就要多潜纳多睡觉,顺应太阳的升降,进行调整作息。




2、多温少凉,饮食养藏

 多吃温热的食物,少吃寒凉的食物,所谓“冬天进补,来年打虎”,所以冬天尤其适合补阳。温补肾阳、肾气,以羊肉、鹿茸、银耳、海参、淡菜、龟肉、鸭肉、黑豆、黑芝麻、枸杞子等滋补肾精。




中医特色治疗
图片
01
热敏灸



立冬时节,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腹泻、胃痛等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也容易出现颈肩腰腿痛等不适,要注意防寒保暖。热敏灸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量,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淤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

冬天可以艾灸关元穴;肾俞穴、涌泉穴等肾经的穴位,这是一个养生的好方法。



图片

02
督脉灸



督脉灸别称:长蛇灸、火龙灸。督脉灸将经络、穴位、艾灸、药物等各种作用融为一体,选取人体身上最重要的经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脊柱作为治疗部位将各种治疗方法协调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的背畸穴,从而达到调整五脏六腑的功能,督脉灸能激发人体阳气,因其补肾益精,补血养阴的功效好,一直被称为“灸中之皇”

督脉灸具有扶正固本、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的功效,对脊柱疾病的治疗更具有其他单一疗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图片

03
刮痧



很多人认为刮痧是一种泻法,而老祖宗告诉我们冬天要收藏,因此就有人害怕冬天刮痧有个好歹,其实不然。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也,养藏之道也。这段话中的“藏”的是人体的精气,而不是浊气和邪气。冬天采用刮痧方法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排除身体的浊气和邪气,这样更有利于精气与元气的收藏。



图片

04
拔罐




拔火罐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温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中医疗法,亦适宜于冬季进行。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中,例如:腰肌劳损、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痹痛、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感冒等。



图片

05
穴位贴敷




小孩子可以选择穴位敷贴的方法温补阳气。选取藿香、肉桂等药物研磨成粉,调制成膏药贴在神阙穴、肾俞穴、涌泉穴,没有明显上火的情况下,每周可贴1~2次,每次2小时。这种方法简单安全易接受。



要想健康度过冬季,

来年春天生龙活虎,

冬季养生是必不可少的。

预约咨询:189 7974 2947(周主任)

地址:信丰县中医院城中院区门诊5楼中医馆



中医馆 科室简介

中医馆以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医药文化为目的,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发展中医特色疗法,突出传统中医,结合现代医学发展,通过应用各种中医特色疗法达到舒筋活络、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祛风祛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目的。中医馆位于门诊5楼,使用面积300 余平方,设有热敏灸室、督脉灸室、雷火灸室、脐灸室、针灸室、推拿室、足浴室及熏蒸汗蒸室等中医特色治疗室。现有医技20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助理医师1人、主管治技师2人,技师4人、技士11人。

现有设备:熏蒸治疗仪、中频脉冲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热敏灸仪、三维电动牵引床、体质辨识仪等。中医馆运用热敏灸、脐灸、督脉灸、雷火灸、针刺、推拿、穴位贴敷、刮痧、拔罐等中医疗法治疗内、外、妇、儿及骨科等多种常见病症,同时也将中医疗法运用于健康和亚健康人群的保健治疗,构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体系。

中医馆开展的中医特色治疗项目有:艾灸(热敏灸、督脉灸、雷火灸、脐灸)、针刺、推拿、穴位贴敷、穴位埋线、中药热熨烫、刮痧、平衡火罐、耳穴埋豆、中药面膜、牵引、足疗及熏蒸等。

中医馆治疗的优势病种有:

内科系统疾病: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

骨科系统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网球肘落枕、急性腰扭伤、梨状肌综合征、腰背肌筋膜炎、骨性关节炎。

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脑出血、失眠、面神经炎、头痛、头晕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肥胖等。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结节、不孕不育、产后腹痛、月子病、恶露不尽等。

儿科疾病:外感、咳嗽、腹泻、腹胀、疳积、呕吐、脱肛、小儿斜颈、消瘦、小儿发育迟缓、体质弱、易感冒、反复湿疹、荨麻疹等疾病。

五官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假性近视、近视等。

亚健康状态调理:浑身乏力、头脑不清晰、容易疲倦、思想涣散、眼睛疲劳、视力下降、手脚发凉等。